殡葬文化

CULTURAL

文化中心

墓志铭的由来
27
2017/12

  墓志铭是墓的灵魂,墓的主题,墓的“身份证”。


  志,是指散文;铭,是指韵文。古时建墓,在墓中置一石碑,记上亡者姓氏、世系、官衔、事迹、出生及卒葬年月,即墓志。也有的以韵文表达对死者的纪念,曰墓铭。后来,将两者合二为一,即在墓志之末,加上铭辞(多用四言)赞颂死者,称为墓志铭。


  当然,把墓志铭放于墓中,只有开墓方能得见,未免诸多不便。于是,人们便在墓前立一石碑,曰墓表。墓表上亦刻着墓主姓名、生平。到了如今,墓中不再置放石碑,而将墓志铭刻于墓表之上。这样,站在墓前,便可从墓表上读到墓志铭,清楚了解墓主的身份。


  我国墓志铭文化源远流长,始于秦汉,盛行于汉唐,经过两千年历史的陶冶,已形成一座特殊的文化宝库,对后世诸多的学科、社会风尚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,为历史学、考古学、民俗学、丧葬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、人物地方志、文学储蓄了丰富的资料,对书法、雕刻、绘画、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。随着墓碑文化的发展,现代墓志铭已成为生者与逝者对话交流的载体。人们借助墓碑或纪念碑,把先人的生平事迹、人生格言、座右铭、遗嘱、遗愿、遗训或后人对逝者的追思之情镌刻在碑石上,以颂扬故人的功绩,缅怀逝者的恩德,弘扬逝者的优秀品格,并借此寄托无尽的思念和敬仰。

分享到:
关于我们 形象展示 文化中心 园区景观 产品服务中心 预约参观 信息中心 联系我们
在线咨询
客服1 客服2
0871-67895999

云南晋福文化陵园股份有限公司